2015年度榆林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理论考试试题答案
选择题100题(含多选题),每题1分 ,共100分
1、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C)研究讨论,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A、党委 B、党总支 C、党支部 D、党小组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B)。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
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一般为 (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B)之日算起。
A、党委审批 B、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C、入党宣誓 D、党组织找他谈话
5、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年满(B)周岁。
A 、17 B、18 C、19 D、20
6、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B)。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党组 D、中央政治局
7、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 (C) 举行一次。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8、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A)。
A、战斗堡垒 B、战斗集体 C、先锋队 D、基础阵地
9、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B) 觉悟的先锋战士。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远大理想 D、无私奉献精神
10、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C)权利。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D、九项
11、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A)。
A、脱离群众 B、出现腐败 C、民族分裂 D、恐怖活动
12、按照党的思想建设的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 B )上入党。
A、行动 B、思想 C、实践 D、信念
13、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最长不超( C )。
A、一年 B、一年半 C、二年 D、三年
14、马克思主义具有(C) 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持续稳定
15、民主集中的基础是(D)。
A、集体领导 B、分工领导 C、调查研究 D、群众路线
16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多党合作 B、密切联系群众 C、政治协商 D、民主集中制
17、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民主党派代表大会 D、各党派联席会议
18、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19、( C ) 是党内的最高处分。
A、留党察看 B、开除公职 C、开除党籍 D、刑事处分
2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A)组成的图案。
A、镰刀和锤头 B、镰刀和斧头
C、五角星和镰刀 D、斧头和五角星
21、以下哪部党章是我们党历史上唯一一次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 B )
A、《中国共产党纲领》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决案》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22、十七大党章中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增加的内容是:(B )。
A、富强 B、和谐 C、民主 D、文明
23、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与一般群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党员具有高度的( B )。
A、组织纪律性 B、共产主义觉悟
C、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24、党的十七大党章提出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 C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宗旨
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D、民主集中制
25、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是指: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C ),全党服从中央。
A、党员服从干部 B、委员会服从代表大会
C、下级服从上级 D、地方各级委员会服从中央委员会
26、发展党员工作,要(B),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A、注重个人成绩 B、坚持标准
C、支委会研究通过 D、批次发展
27、一名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C)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九个月 B、十二个月 C、六个月 D、五个月
28、一名党员离开原党组织(B)以上,要结转党组织关系。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29、(B)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A、良好的态度 B、端正入党动机
C、年满十八岁 D、递交入党申请书
30、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C)。
A、加强教育 B、延长预备党员资格 C、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1、以下哪项不属于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 B )
A、党员大会 B、党员代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党小组会
32、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C)。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3、党的领导主要是(B)的领导。
A、政治、经济和文化 B、政治、思想和组织
C、政治、国防和外交
3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A、尊重科技 B、尊重群众 C、尊重创造
35、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B),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A、稳定要有新局面 B、开放要有新局面
C、建设要有新局面
3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A、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B、加快城镇化进程
C、增加农民收入
3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38、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C)。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39、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D)。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40、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是(C)。
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41、关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特殊情形下可以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D、同样的情形同样处理
42、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哪项要求?(D)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坚持秉公执法
C、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4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B)直接的理论根据。
A、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B、执法为民理念
C、自觉接受监督 D、严格依法办事
44、(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A、安定和有序 B、公平和正义 C、诚信和友爱 D、民主和法治
45、中国共产党(B)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6、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C)。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47、(A)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48、(C)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49、(B)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司法独立 D、严格依法办事
50、“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C),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A、基本准则 B、根本内容 C、根本原则 D、最终要求
51、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C)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宪法 B、宪法、法律、法规 C、宪法和法律 D、法律
52、我们在建设法治的背景下提高法律意识的直接目的在于(AB)。
A、推动法治发展 B、实现法治 C、依法治国 D、全民学法
5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ABC)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实现好 B、维护好 C、发展好 D、监督好
54、国家权力从人民而来,就应当(BCD)。
A、为人民决策 B、对人民负责 C、受人民监督 D、为人民服务
55、我国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AB)。
A、根本目标 B、价值追求 C、基本原则 D、最终理念
5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BC)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改革开放
57、中国革命的道路是(C)。
A、农村包围城市 B、武装夺取政权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8、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B),结束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通道会议
59、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A)。
A、《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60、在(A)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五大
6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B)。
A、实事求是、独立民主、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2、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C)。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领导权不同
63、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A)成立 。
A、瑞金 B、兴国 C、于都
6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 B、没收一切土地 C、减租减息
65、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是(B)作出的。
A、党的七大 B、党的的七届二中全会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66、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五反”是指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B)。
A、弄虚作假 B、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假冒伪劣
67、“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论断是毛泽东在(B)中提出来的。
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8、中国是于(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
A、1971年10月 B、1972年2月 C、1972年9月
69、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B)。
A、党的八大 B、党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7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B)上最早提出来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7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2、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是(B)。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四国外长会议
73、1958年6月1日,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正式创刊,它是(A) 。
A、《红旗》 B、《求是》 C、《党建》
7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5、党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的基本方针是(B)。
A、严肃处理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耐心帮助和教育
7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做出了(C)。
A、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 B、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77、1981年6月27日至29日,(B)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A、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
78、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图取自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79、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B)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
A、2005 B、2006 C、2007
80、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B)。
A、反腐倡廉建设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1、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D)颁布。
A、1998年6月 B、2008年6月
C、2010年4月 D、2010年6月
82、《条例》是由(C)颁布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中共中央组织部 C、中共中央
D、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83、《条例》的制定依据是(A)。
A、《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 B、国家法律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D、宪法
84、《条例》是规范(D)的基本规章。
A、思想政治工作 B、党支部工作
C、文化工作 D、机关党的工作
85、机关基层党组织要把(C)贯穿始终。
A、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服务中心、建设队伍 D、发挥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86、机关党组织要发挥(B)作用,使机关党建工作始终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列。
A、先锋模范 B、协助和监督 C、表率 D、职能
87、市级以上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B)。
A、5年 B、4年 C、3年 D、2年
88、(B)的党的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
A、正式党员3人以上 B、党员7人以上 C、党员20人以上 D、党员人数没有限制
89、《条例》规定,机关纪委书记(B)。
A、由机关党委书记兼任 B、应当由机关党委副书记或相应职级的党员干部担任 C、机关纪委书记由上级纪检部门选派 D、部门可以不设纪委或纪检委员
90、机关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实行(C)。
A、培训制 B、票决制 C、任期制 D、公示制
91、党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少于 。(A)
A、24学时,40学时 B、20学时,40学时 C、40学时,24学时 D、30学时,40学时
92、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 B)直属机关党的工作。
A、指导 B、领导 C、不领导 D、不指导
93、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通过(B)。
A、干部管理部门任命 B、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C、部门党组(党委)任命 D、部门党组(党委)负责人任命
94、《条例》规定,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书记(A)。
A、一般应由本部门党员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
B、专职副书记按部门内设机构正职干部配备
C、不限职级 D、按实际需要配备
95、党员的党龄,从(B)算起。
A、递交申请书之日 B、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C、成为预备党员之日 D、成为预备党员一年之后
96、设立机关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的条件是(CD)。
A、党员人数5人以上 B、党员人数不限 C、党员人数50以上、100人以下 D、党员人数不足50人,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设立
97、发展党员的新方针是(CD)。
A、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B、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C、控制总量、优化结构 D、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98、《条例》的主要特点有(ABC)。
A、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
B、贯彻了中央对机关党的工作的新要求
C、吸收了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新经验
D、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
99、机关党内监督的目的是(BCD)。
A、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的支部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B、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C、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D、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00、一名预备党员,(B)。
A、在发展新党员时可以发表个人意见 B、也要交纳党费
C、可以被选举为支部委员 D、可以投票选举支部委员